科普文章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015-08-26 09:11 来源:99健康网

  所谓小儿缺铁性贫血,指的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其发生的根本病因是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除可出现贫血外,还可因缺铁而降低许多含铁酶的生物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使机体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循环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经症状以及皮肤黏膜病变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的表现。

  那么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1、初生时机体铁的含量

  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

  影响因素:

  ①血容量与体重成正比。因此小儿体内的铁量与其体重成正比。所以出生体重越低,体内铁的总量越少,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都可存在这类因素。

  ②胎儿与母体,或于双胎中的另一胎儿进行输血。

  ③分娩中胎盘血管破裂和脐带结扎是否延迟。

  另外,母亲妊娠期间有缺铁性贫血,与婴儿贫血并无肯定的关系。

  2、饮食缺铁

  人乳的含铁量、铁的吸收率较高,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喂养,可以维持血红蛋白和储存铁在正常范围内。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

  3、生长速度与贫血的关系

  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一般婴儿会动用储存的铁维持,无需在食物中加铁。但在体重增长1倍以前,出现明显的缺铁性贫血,一般不是由于饮食中缺铁所致。早产儿需要量远超过正常婴儿,需要在食物中额外加铁。

  4、长期少量失血

  急性失血不超过全血总量的1/3,可不额外补充铁剂,不致发生贫血。但长期慢性失血时,铁的消耗量超过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贫血。1岁以内婴儿,储存的铁皆用于补充生长所致的血容量扩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导致贫血。另外,小儿每日饮超过1L用未经煮沸的鲜牛乳,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因此每日饮用的鲜牛乳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此外,胃肠道畸形、息肉、溃疡病、钩虫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少女月经量过多等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5、其他原因

  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长期呕吐和腹泻、肠炎、脂肪痢等,影响营养的吸收。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又有哪些呢?

  1、妈妈在孕期、哺乳期要均衡营养,有意识地多吃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等,并且要经常定期检查血色素,妈妈孕期发现贫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宝宝因为先天性储铁不足而引起贫血。

  2、婴儿出生4个月左右,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该逐步添加蛋黄、肝泥、鱼泥、菜泥及铁强化食品。在给宝宝吃含铁食物的同时,最好也补充富含维生素C、果胶的水果,提高铁的吸收率。

  3、尽可能使用铁锅、铁铲给宝宝烹制食物,铁质炊具在烹饪时会产生细小的铁屑溶于食物当中,形成可溶性铁盐,容易被肠胃吸收。

  4、多给宝宝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及时通过食物来补铁。食物中的肝、肾、豆类、蛋黄、绿菜叶、水果、海带含铁量比较多,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给宝宝食用。

  5、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多胞胎在出生后两个月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以防贫血。其他宝宝如果要补充铁剂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