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老中医教你如何防治心力衰竭

2016-09-16 07:49 来源:99健康网

  心力衰竭又称作心功能不全,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心力衰竭的防治吧。

如何防治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综合征。换个通俗的说法,心脏是我们身体的血液中心,作用是把有营养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再把全身各处利用过的血运回来。如果心脏病了,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任务,而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的最终阶段,也就是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如何防治心力衰竭

  首先,“血不利则为水”,对于不同原因形成的水肿,中医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气阴两虚、心血不足证,针对心悸气短、手足心热、心中懊恼烦乱等症状,应用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葶苈子、车前子、猪苓、茯苓、泽泻等泻肺利水,止咳平喘。党参麦冬均可泡水代茶饮,亦有益气养阴的作用。对于咳嗽气喘、腰酸肢冷、全身水肿的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证心衰患者,则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主,代表方剂有真武汤,除了用猪苓、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增加附子温补肾阳,生姜温中止咳。

  其次,中医有“阳虚则寒”,“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的说法。这句话是说阳虚带给人体首先的不适是寒冷,寒冷会使气机郁滞、运行不畅,引起局部的胀满或者疼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导致血液循行不畅、甚则淤结停滞,在外表现为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舌紫暗或见淤点,淤斑等症,同时还伴有疼痛、刺痛等。淤血阻塞脉管,水则不循常道,溢于脉外,形成水肿。这样的情况给予温性的药物温补阳气,气得温而行,血得温而活,水得温而化,从而纠正心衰四肢寒冷、局部疼痛、水肿的症状。

如何防治心力衰竭

  治疗心衰则常用温通心阳的草药,有桂枝、薤白等,经典的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常用的活血化淤的草药有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地龙、生蒲黄、五灵脂、生山楂、三七粉等。其中生山楂泡水代茶饮既可去油解腻,又能行气散淤,如果不是糖尿病病友,偶尔吃冰糖葫芦也是不错的选择。心衰心阳不振,心脉痹阻证型有心前区闷痛、刺痛者常用草药有赤芍、延胡索、郁金、当归等。气虚、血淤、气滞互为因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密不可分,心衰气滞血淤者常用川芎、丹参、香附、檀香等。

  此外,心力衰竭患者终日疾病所困,失去劳动能力,白天不能正常工作;心悸、气急、不能平卧,晚上也不能很好休息,常伴失眠,故需要佐以珍珠母、远志、酸枣仁、夜交藤等安神助眠的草药提高睡眠质量。睡前热水泡脚、足底按摩也能安神助眠。心衰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疾病的进展,吃药有时会增加肝脏、肾脏的代谢负担,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自作主张。日常生活中心衰患者应适当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休息,必要时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饮水,避免增加循环血量加重心脏负担;规律作息,避免风寒;放松心情,避免情绪过激。

相关标签: 心血管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