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自来水致癌真相不可怕 民众为何还是担忧

2016-10-21 13:28 来源:上观

  最近一篇关于自来水致癌、消毒副产物超标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自来水的安全论战。那么自来水真的致癌吗?自来水致癌的真相是什么设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原因:自来水检查出致癌物

  这场舆论战发端于《科技日报》的一篇报道,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超,主持了一项关于全国饮用水系统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普查。

  项目组从全国23个省、44个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共155个点位采集了164个水样,包括出厂水、用户龙头水和水源水。研究中测试了当前已知的全部9种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其中NDMA(亚硝基二甲胺)的浓度最高。

  更糟糕的是,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硝胺与中国某些区域的消化道癌症密切相关,属于一类强致癌物,其中数据还显示,亚硝胺风险高的水样主要来自两个区域——华东区和华南区。由此,陈超呼吁:“饮用水中的亚硝胺问题有紧迫性,需要尽快研究和进行工程改造!”

  这篇新闻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只是标题由最初的“亚硝胺成致癌‘隐型杀手’,水质标准亟待出台”,改成了“23省44城自来水检出疑似致癌物,华东华南最严重”。

  随后,北京环保宣传中心释疑称,亚硝胺类化合物对于动物致癌证据明确,但人类致癌证据不充分。而且自来水厂消毒通常会使用含氯消毒剂,因此亚硝胺等微量消毒副产物也无可避免,世界各国无一例外。此外,该部门还强调说:“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

  争论:离开计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文中提及了我国的自来水中虽含有亚硝胺,但含量很低,水质的其它指标也符合国家标准,甚至还高过一些欧美国家。

  网友“逝者如斯夫思密达”就举例道:“自然界本身有非常多的有害物质,全世界的食物中,没有一个是不含有任何有害物质的,比如大肠杆菌。只要不超标就行。”

  网友“Just_kingpin”也表示无需恐慌:“人家说了没有足够证据能够证明这种物质与致癌有关。首先在医学上没有证明,其次在统计学上也没有证明有正相关。”

  因此,网友“kingbo哪去了”做了个总结:“1、这些消毒副产物世界各国的水中都有;2、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检出的含量符合WHO、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标准; 3、中国检出的含量,致癌风险是‘终生饮用仅增加几万分之一’;4、更需要考虑的是:降低这些消毒副产物含量可行的技术手段以及成本。”

  而部分媒体的标题,更是受到不少质疑。网友“特车二课第二小队”就怀疑某些媒体不怀好意:“把明明符合标准的事情,炒作成中国的水质有问题。”

  四川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号“网信四川”表示清华的研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媒体篡改标题就有些不应该了:“制造出了一种全国都有问题的感觉,这样关注该文章的人自然就多了。其实,那些媒体完全也可以拟出另外一个标题,《23省44城自来水水质超过多数欧美国家》,但是这样的文章,当然就不会有人看了,但却更应该接近真相。”

  既然自来水致癌真相没那么可怕,为什么民众依旧感到担心?

  微信公众号“力量时评”认为:“检出致癌物后,有专家说不用担心,这当然有他的判断标准,咱们国家的饮用水已达国际标准,表明危害还没有那么大……但在未知条件下的‘不用担心’,实则是一种盲目的乐观,它无助于使人们放下担心,只会增加人们对这种致癌物的恐慌。对于这种物质到底有多大程度的致癌性,还需要科学研究来确定,这可能是一个时间不短的过程。但对于专来家说,不能以一句‘不用担心’就将这个话题封死。”

  媒体人然玉从围观群众身上找起了原因:“种种讨论其实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国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谈论问题的专业深度。不少人还是本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偏执心态,陷入了一种‘受害者’的恐慌情绪之中。”

  他觉得,人们无限迷恋于某种“零风险”理想化状态,容易将 “自来水中检出亚硝胺”、“亚硝胺可能致癌”简单叠加,得出一个无比惊悚的判断。但一个成熟的现代公民,必须习惯于从定量化的精准视角去判断所谓的“安全性”,而不是将模糊式的“致害关系”无限放大。

  光明网评论文章认为,只要将有害物质剂量、浓度等把控在安全范围内,也就属于安全可控的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亚硝胺的检测无关紧要。“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讲,我国也该考虑在有足够毒理学论据支撑后,有条件地循序将亚硝胺纳入水质检测标准。”

  也许,专家多一些科普,媒体多一些责任,民众多一些理性,以后披着科学外套的“流言”就会很少有人去讨论。

相关标签: 自来水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