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黑眼圈暗示哪些疾病 按摩也可以去黑眼圈

2017-03-14 11:10 来源:99健康网

  黑眼圈是怎么形成的

  引发黑眼圈普遍的原因就是睡眠不足,另外情绪波动大,眼疲劳、衰老也能导致眼部皮肤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形成滞流;组织供氧不足,血管中代谢废物积累过多,造成眼部色素沉着。年纪愈大的人,眼睛周围的皮下脂肪变得愈薄,所以黑眼圈就更明显。

  黑眼圈暗示哪些身体疾病

  1、肝脏

  黑眼圈画像:面部、眼眶周围都有色素沉着

  黑眼圈是一些慢性疾病的外在表现,如慢性肝病,尤其是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肝肿大者,黑眼圈往往长期存在。大约有20%的肝病患者在暴露部位,如面部、眼眶周围有色素沉着,呈现出“黑眼圈”。

  2、鼻子

  黑眼圈画像:打喷嚏打出的黑眼圈

  黑眼圈也可能和鼻子问题有关系。如果你一年到头早上起床就打喷嚏流鼻水,就会因为眼睛下方静脉窦附近的血流增加而造成黑眼圈。所以如果你患有过敏性鼻炎,想不拥有黑眼圈是不太可能的。

  3、胃

  黑眼圈画像:黑眼圈颜色会较深,呈浅蓝色,范围也较大

  慢性胃炎患者如果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胃炎反复发作,黑眼圈也会加重。患有神经衰弱兼内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胃肠疾病的人,也会出现黑眼圈。

  4、肾

  黑眼圈画像:双目无神,眼圈发黑

  传统医学认为黑眼圈是肾亏所致。肾精亏少则两眼缺少精气的滋润,肾之黑色就浮越于上,因此双目无神,眼圈发黑。如果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性生活过度的话,就很容易导致黑眼圈。

  黑眼圈怎么去除

  1.黄瓜

  黄瓜切片冷敷双眼是经典水疗美容法,可以缓解导致浮肿和黑眼圈的炎症。美国皮肤科专家珍妮特·杰克宁博士表示,科学家发现,黄瓜中含有葫芦素、牡荆黄素、荭草素和异金雀花素等多种抗氧化剂。黄瓜中富含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也能帮助淡化黑眼圈。

  具体做法:将黄瓜冷藏之后再切片敷眼,助于减少眼睛下方液体积聚,消除黑眼圈效果不错。

  2.土豆

  杰克宁博士表示,土豆去除黑眼圈的效果可能比黄瓜更好,因为土豆“保冷”时间比黄瓜更长。土豆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及其他有益皮肤健康的营养素,有助于缓解眼睛下方受刺激部位的皮肤。

  具体做法:将土豆放入冰箱冷冻30分钟,取出切成薄片。身体平躺,将切好的土豆片敷在双眼及眼下暗区。保持大约15分钟即可。

  3.绿茶包

  茶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功效。用绿茶包冷敷双眼可消除浮肿缓解炎症,舒缓敏感皮肤。很多美容霜中含有绿茶成分,其作用是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延缓皮肤衰老。

  具体做法:将泡过的绿茶包滤干冷藏片刻,直接敷在眼睛及眼下方,保持大约15分钟。

  4.牛油果

  消除因脱水所致的黑眼圈,牛油果(也称鳄梨)是比较好的选择。牛油果中的营养脂肪酸可让干燥皮肤恢复滋润和弹性,同时还可以刺激眼部周围血液循环,缓解黑眼圈浮肿症状。

  具体做法:一个熟软的牛油果、半杯燕麦片、两汤匙蜂蜜混合,捣成泥状,涂抹到脸上,保持10~15分钟后,洗净即可。

  除了食物之外,以下这些方法也能够去掉黑眼圈。

  1.冷热毛巾敷眼

  因为黑眼圈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期的睡眠不足,因为睡眠不足导致眼部周围的血液不能够正常的循环,出现障碍的情况导致出现黑色素的生成,如果睡醒以后立马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再用冷毛巾进行镇静,大概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使黑眼圈的情况得到很好的缓解,并且热敷的时候要注意毛巾的温度,主要是不超过40度左右,否则过热的温度会加快眼部肌肤的老化。

  2.水煮鸡蛋敷眼法

  首先要将鸡蛋用清水煮熟,并且去掉外壳,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毛巾将鸡蛋全部包裹在里面,敷在眼睛的位置,并且要轻轻的转动,左右两只眼睛要保持两分钟左右的按摩时间,最后用温水清洗干净就可以了,这个方法是非常好的祛除黑眼圈的办法,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并且还可以将自己眼部的肌肤变得非常的娇嫩。

  3.按摩也可以有效祛除黑眼圈

  眼周皮肤是身体中比较薄的部分,且黑色素活动非常旺盛,一旦运动或睡眠不足,就很容易出现黑眼圈。而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常被用来缓解黑眼圈。

  因为眼部的眼轮匝肌为环形纤维,所以针对黑眼圈可做环形按摩。按摩前,可先涂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眼霜,然后按摩眼周的攒竹穴(眉头之间稍浅的凹陷)、丝竹空穴(眉尾部分稍稍凹陷的部位)、太阳穴(眉梢和外眼线连线处向外的凹陷)、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眼明穴(内眼角上方的凹陷处)、鱼尾穴(外眼角)等穴位,使眼周围皮肤血液循环加快,舒通经络。

  预防性按摩一般每次3—5分钟,每天2次;治疗性按摩每次可10—15分钟,每周2—3次。

  按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如果用力过大不仅不能促进血液循环,反而会对眼部肌肤产生伤害,严重的还会产生细纹。当然,消除黑眼圈,需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饮食清淡,再就是要加强运动。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