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山东“血荒”危机暂缓 脆弱供血链背后引人深思

2010-11-15 15:58 来源:大众日报 

  11月11日,省血液中心网站首页的“库存血液动态”栏内,代表A 、B 、AB、O 四个血型的图标,已经连续3天是标示“正常”的笑脸,甚至3天前还偏低的AB 型,竟然变成了“偏多” ;青岛血站的库存也均处在正常范围内,其中A 、B 、AB 三种血型的库存还略高于正常水平……

  自 10月中下旬以来,一场“血荒”波及全国多个地区,并迅速波及到我省青、烟、威地区。尔后在多方的努力下,这场危机又很快得到缓解。

  危机是否已经成为过去?这样的风波会不会再来?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刮风下雨都受影响

  我国于1998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之前是有偿、义务和无偿献血并行。此后,我省已多年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省中心血站负责省部属26家医院的日常供血和应急任务。

  目前采血最大的问题是“靠天吃饭”,采血机制依然脆弱。由于献血完全自愿,决定了供给的波动较大,表现为每年淡旺季明显,甚至受天气、节假日等影响。每年3、4、5和9、 10、 11月份是“旺季”; 6、7、8和12、1、2六个月份则是淡季,采血量明显减少,而临床用血量并不减,还常常成为手术旺季,供需矛盾加剧。

  采血、用血量的不可预测,又无法替代,供求关系的无法主动调节,使血液采供保障压力剧增。

  “血液从采到用,不确定因素太多,有时甚至刮风、下雨都会影响到临床用血。”省无偿献血办公室主任李蓬这样形容当前的血液采供链条。

  首先是血液的特殊性,红细胞、血小板的保存期限最长分别为35天、5天,决定了不可能大量贮备,只能现采现用;而当人体大量失血时,血液是抢救生命的唯一办法,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替代,只能输血浆,没有别的选择。

  再就是临床用血随机性大,紧急情况多,特别是产科,一旦出现产妇大出血,一个病号的用血量能把全身的血液换几遍。“出现这些情况,往往没有指征、先兆,无法预料。”李蓬说。

  同时,目前全省血液系统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血液无法跨市调剂,以及一些政策、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也使我省血液应急能力大大降低,用血不平衡的情况更加凸显。#p#副标题#e#

  不怕大事就怕平时

  “群众一旦调动起来,血源就很充足。”主要负责血源组织、发动的李蓬,对2008年“5·12”抗震救灾时群众踊跃献血的场景仍记忆犹新:不仅分布在济南泉城广场东西两侧、洪楼广场等6个点的采血车前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省血液中心及各市血站的预约电话也应接不暇,省血液中心一下来了三四百人,挤满了院子,要求献血。

  只是由于当时临床用血量没有预计的大,怕造成血液浪费,只好采取办理预约登记的办法,先留下电话,劝大家回去,等需要时再通知来献。“尽管当时采得不多,但场面确实很感人。”李蓬说。而一旦灾情过后,出现血源紧张,再打电话通知,“能再叫回来献的很少。”

  不怕有大事,就怕平时。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血源的紧张往往出现在淡季或平时的某个血型,大的突发性事件反而血源充足。这一情况,在平时也能体现:一旦出现血源紧张,通过媒体一反映,献血的量就上去了,紧张很快就会有所缓解,可过些日子可能还会反复。

  当前采供血体制下的血液供应曲线,总是波波折折、起起伏伏。

  对于今年这场发生在“旺季”的血荒,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让人费解”,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显出当前血液保障链条的脆弱和高风险。缺少一个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只能等到危机发生了再作出“ 应急反应” ,势必会出现“滞后”,成本也很高昂。

  提前一天就有回旋余地

  “提前一天通知,就有回旋的余地,能有效调节。可往往一来就是急的。”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供应科主任楚中华介绍,尽管多年来一直强调“ 计划用血”,但用血计划仍没能落实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省内还没有一个连接临床(医生、医院)与采供血机构(血站)和公众(献血者)的信息平台,无法有效传递信息和互动,各环节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发生危机的风险。

  采血、供血、用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保证整个血液供应系统的正常、平稳运转。血站缺血了,医生不能及时知道,而一旦手术安排好了,却又不能做,再让等,各种各样的负面连锁反应也就随之出现;反之,如果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沟通,各个环节都实现统筹,适时安排手术,各种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在临床、血液采供机构与公众间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沟通机制已经是当务之急。楚中华介绍,省血液中心内部已经建立起了一套信息发布系统,每天早7:20和晚6: 30,都能将当天的合格血库存量的清单,发送到每个职工的手机上,只是受技术条件限制,还不能到达医院、临床医生。

  “开源节流”才能保障血液供应。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医院、医生是关键。目前国家对临床适合用血指征缺少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办法。同时,负责血液采供的血站缺少一个宣传无偿献血科学合理用血的平台,而医院对这方面知识的宣传少,很少有人关注,临床医生节约用血的意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还认为,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质量考核,规范用血行为,做到“该输的一定要保证,不该输的不输,可输可不输的,尽量不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血液这一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