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公秋“凉飕飕,“母秋”热死牛,今年立秋后还会热吗?答案来了

2024-08-16 17:46 来源:公众号

  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让许多人深切体验到了夏季的炎热。在这样酷热的天气里,很多人不得不依赖空调来避暑,盼望着炎炎夏日能早日结束。随着立秋的到来,虽然“秋老虎”仍可能肆虐一段时间,但早晨和晚上的气温在立秋之后会逐渐变得凉爽,这也让人对未来有了期待。

  根据农村老人们的传统说法:“公秋凉爽宜人,母秋炎热难当。”那么,今年是迎来凉爽的公秋,还是炎热的母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今年立秋是“公秋”还是“母秋”

  2024年的立秋节气落在公历的8月7日,对应的农历日期是七月初四。依照传统农民的观察,当立秋出现在农历七月时,这样的秋天被称为“七月秋”,通常比农历六月立秋的天气要稍微凉爽一些。然而,今年立秋正值三伏天的中伏阶段,因此,即便立秋已至,我们仍需面对一段持续的高温天气。

  立秋时间

  如果立秋发生在农历七月初一之前,即立秋在农历六月,那么这一年的立秋被认为是“公秋”。如果立秋发生在农历七月初一之后,即立秋在农历七月,那么这一年的立秋被认为是“母秋”。

  气候特点

  “公秋”通常意味着立秋后天气会逐渐转凉,而“母秋”则可能意味着立秋后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

  农事活动

  在农业社会,立秋的“公”和“母”也与农作物的生长有关。“公秋”可能意味着农作物生长良好,而“母秋”可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料。

  民间习俗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根据立秋的“公”和“母”来安排农事活动或进行一些特定的习俗活动。

  健康养生

  公秋”和“母秋”也与人们的健康养生有关。在“公秋”时,人们可能会更加注重保暖和增强身体抵抗力;而在“母秋”时,可能会更加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和入秋的区别

  立秋

  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它是一个固定的日期,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立秋是一个天文上的概念,表示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的日期。

  入秋

  入秋则是指实际气候上进入秋季的时间,这通常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

  入秋的时间在不同地区会有所不同,它依赖于气温的变化,特别是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2°C。

  入秋是一个气候上的概念,表示一个地区真正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凉爽。

  气候特征

  立秋后,虽然天文上已经进入秋季,但气候上可能仍然炎热,特别是在南方地区。

  入秋后,气温会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凉爽,这是人们真正感受到秋天的开始。

  农事活动

  立秋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提醒农民注意秋季作物的收获和冬季作物的播种。

  入秋后,农民会根据实际的气候条件调整农事活动,如收割、翻土等。

  健康养生

  立秋提醒人们开始注意秋季的养生,如调整饮食和作息。

  入秋后,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们会更加注重保暖和增强身体抵抗力。

  立秋后如何养生

  调整饮食

  增酸减苦:立秋后可以适当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如山楂、柠檬、苹果等,以助消化,减少苦味食物。

  滋阴润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蜂蜜、芝麻、核桃、梨等,以缓解秋燥。

  适量进补: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补品,如鸡肉、羊肉等,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以免上火。

  合理作息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熬夜会损伤阴精,立秋后应尽量避免。

  适量运动

  温和运动: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避免大汗:运动不宜过度,以免大量出汗,损耗阳气。

  情绪管理

  保持乐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放松身心:可以通过听音乐、练习瑜伽、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

  养生保健

  按摩保健:可以通过按摩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来增强体质。

  艾灸养生:适当进行艾灸,可以温通经络,驱寒除湿。

  做好保暖

  注意温差:立秋后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保暖关节:尤其要注意保暖膝关节和颈椎等部位,防止受凉。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