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吃海鲜要注意 不然容易出现中毒情况

2019-09-07 12:49 来源:99健康网

  现在是吃海鲜的好时节,不过,“福建疾控”官方微信发布提醒,大快朵颐之际,需要当心海产品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副溶血性弧菌,一旦中招,腹泻水样便的滋味可不好受。

  吃海鲜要注意 不然容易出现中毒情况

  据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能引起人类的胃肠道疾病,是引起福建省食源性疾病暴发常见的致病因子。它的自然生存环境为近海岸和海湾的水域,主要通过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传播。

  据悉,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5月~10月),人们会图一时口快生食或误食未经烧熟煮透的含有此菌的食物而致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出现水样便,可能混有黏液便或黏血便,一天5次~6次,多则10余次,伴有恶心、呕吐等,还可能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

  海鲜怎么吃才健康

  由于贝类毒素主要集中在肠腺,为防止中毒,要将肠腺等内脏去除。而且一定要彻底煮熟,蒸煮的汤汁丢弃,大大减少食物安全风险。

  蒸煮前再检查,开口的扔掉海鲜腐坏得很快,蛤蜊、蚝、蚌、蚬等海产品在烹调前也要检查一下,看壳是否仍然紧闭着,否则就要丢掉。有壳的海产品,烹饪之前要用清水将其外壳刷洗干净。

  一旦海鲜不洁净,食用后引起不适,罪魁祸首可能就是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来自海产品或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会导致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等。因此,海产品吃之前反复冲洗,装海产品的器皿用完后要消毒,才能装其他肉制品,避免交叉感染。

  吃海鲜的好处

  1.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易于消化。其氨基酸构成与人体比较接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很多海鲜食物还含有牛磺酸、核苷酸等具有特殊价值的成分。

  2.脂肪含量一般比畜肉类低,而且其脂肪以不饱和脂肪为主(更接近植物脂肪),这与畜肉禽肉完全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海鲜的脂肪里含有两种特殊类型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这两种n-3型(或称ω-3型)不饱和脂肪酸已经被确认的健康益处有:①改善成年人血脂代谢,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脏病;②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促进大脑发育,让孩子更聪明;③促进婴幼儿及儿童视力发育;④平衡人体免疫力,避免免疫过度,防治哮喘等免疫性疾病。

  3.海鲜中维生素的含量与畜禽肉类相当,但矿物质含量更为丰富,这可能与它们长期生活在富含矿物质的海水里有关。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