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医生称:肌溶解与小龙虾有直接关系

2010-09-03 15:27 来源:99健康网

肌溶解与小龙虾有直接关系

  【99健康网讯】近日我们再次采访了北大医院神经内科的袁云主任医师。他推测患者的骨骼肌溶解可能与小龙虾生长环境受到化工原料污染有关。多地出现小龙虾疑致肌溶解症病例,这些小龙虾是否来源于同一产地?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生产溯源体系已刻不容缓。

  10年前北京有10多人发病

  北大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袁云介绍,2000年的8月5日到11日,连续在北京市不同地区出现10多位病人因吃小龙虾而出现急性肌肉疼痛和无力,有几位病人是在家中一起吃的,食量大概在1到1.5斤,都对小龙虾进行了水煮、清蒸或油炒,虽然他们是在不同的农贸市场购买,但这些小龙虾均来自南方地区。发病的时间是在吃后7到15小时,平均9.2小时,病人都有迅速加重的全身肌肉疼痛,进而肌肉无力,以腰背和四肢近端为主,到医院急诊室进行体格检查发现肌肉明显的压痛和肌力降低,这是因为肌纤维被破坏所致。临床症状在1至4小时内迅速达到高峰,其中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完全不能活动肢体,所有症状在患者停止吃小龙虾后1至3天逐渐缓解。

  水产品导致中毒性肌肉病源于欧洲

  袁云医生说,这种因进食水产品导致的急性骨骼肌溶解病,原来有一个名字叫Haff病,上个世纪最先在欧洲出现。和多数疾病的命名不同,这个病是以地方名命名的。1924年在波罗的海的Haff(哈夫)海岸出现急性中毒性肌肉病的流行,其表现和我国患者吃小龙虾类似,这些病人都在吃淡水鱼后,突然出现严重的肌肉僵硬疼痛,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也没有发热和肝脾大,部分病人出现咖啡色或是深茶色尿,多数病人迅速恢复正常,仅个别严重病人死亡,在此后9年内的同一季节和同一地区发现了大约1000例病人,这些病人均有吃淡水鱼的经历,鱼的品种包括淡水鳕、鳝鱼和梭子鱼。从1934年至今类似Haff病的描述出现在瑞典、原苏联和美国。小龙虾引起的这一急性中毒性肌肉病,提示吃小龙虾是Haff病的又一个发病原因。#p#副标题#e#

  小龙虾导致急性肌肉病,其病情轻重和吃小龙虾的数量以及个体的差异有关。由于骨骼肌溶解后大量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并损害肾脏,对病人必须及时进行补液和利尿,促进排除毒素和血液中的肌红蛋白。从10年前北京和这次南京发病的病人看,和此前国外的Haff病具有相同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和病程发展规律,只是我们的病人由吃小龙虾引起,是吃小龙虾导致的Haff病,而既往报道的Haff病和吃淡水鱼有关。

  专家提醒

  到目前为止哪些毒素导致发病还不能确定。小龙虾经过各种方式的加热烹调,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传染性因素可以除外,耐热性毒素中毒的可能性最大。中毒性骨骼肌溶解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高钾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在吃小龙虾后出现急性腰背痛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小知识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北纬30度左右的地区。上世纪20年代作为养殖牛蛙的饲料被引入日本,随后又被引入中国。小龙虾属于甲壳类水底动物,可以在污染非常严重的水域生存,和其他淡水鱼一样可以在它的食物链上对水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浓聚。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