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近期不要食用海虹等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

2024-05-24 09:29 来源:99健康网

  近日,“食安秦皇岛”微信公众号发布紧急提醒,近期海虹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建议广大群众不要捕捞、购买、食用海虹。

  近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在山海关区海域采集海虹样品3个,对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监测,3个样品均超出正常值,其中抽取的1个样品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最高值超过判定限值的 4.68 倍,存在严重的食用安全风险隐患。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防止因食用海虹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海洋渔业部门全面加强海上巡查和渔港、渔业码头监管,禁止渔民采集、捕捞海虹上岸;秦皇岛市场监管部门要求食品经营者全面禁止销售海虹和加工制作海虹产品。

  据悉,每年四到六月份,海水中有大量含有毒素的单细胞藻类,被海虹等贝类吃了之后,就累积在体内。这些毒素毒性耐热性比较好,不足以被烹饪消除,海虹等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

近期不要食用海虹等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

  延伸阅读:什么是麻痹性贝类毒素,有什么危害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是一类由某些海洋浮游植物(如某些种类的甲藻)产生的毒素。这些毒素可以通过食物链积累在贝类(如蚌、蛤、牡蛎和贻贝)体内。当人类食用了被这些毒素污染的贝类后,可能会引发麻痹性贝类中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

  毒素种类与机制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主要成分包括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STX)及其类似物。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从而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神经和肌肉功能失常。

  危害与症状

  麻痹性贝类中毒的症状通常在食用被污染的贝类后30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主要包括:

  - 口唇、舌头和指尖的麻木和刺痛

  - 恶心、呕吐和腹泻

  - 头晕和头痛

  - 严重情况下,肌肉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可能导致死亡

  中毒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摄入毒素的量和个体的敏感性。麻痹性贝类毒素没有特效解毒剂,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功能。

  预防措施

  预防麻痹性贝类中毒的关键是避免食用可能受污染的贝类。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了解并遵循当地政府发布的贝类捕捞和消费警告

  - 购买贝类时选择正规市场和供应商,确保产品经过安全检测

  - 及时了解和遵守相关的食用贝类的安全规定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麻痹性贝类中毒的风险,确保食品安全。

相关标签: 贝类 海虹
健康百科 更多